我國在治理沙漠化土地中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是,通過飛播牧草和種植灌木來治理大麵積的沙化土地。這種技術對於治理有一定植被覆蓋的平緩沙地有一定的效果,但用於治理流動沙丘和風蝕坑,卻沒有任何效果。因為落到迎風坡的牧草和灌木種子容易被風吹走,難以在迎風坡定植,少量當年定植的部分幼苗,越冬後的成活率不足5%。而落在背風坡的種子,又被從迎風坡吹來的流沙埋掉,不能發芽萌發形成幼苗,即使有少量種子萌發形成幼苗,也因沙埋而死亡。因此,流動沙丘和風蝕坑的治理,已成為沙地治理和植被恢複與重建過程中的技術難點。在上世紀60、70年代,我國學者曾發明了用“稻草網格”治理流動沙丘的有效技術,但因稻草的主要產地在南方,而沙地和沙漠的主要分布區在華北和西北地區,把稻草從南方運到華北和西北地區的運輸造價太高,使得這項技術發明難以大麵積推廣。
發明創造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投入資金少、操作方法簡單、而且能有效治理流動沙丘和風蝕坑的治沙固沙方法。